“凝聚共识 深研理论 赋能教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第四次集体备课会

时间:2025-09-26 作者:胡春婵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为深入贯彻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9月23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在知新楼C204会议室举行第四次集体备课会。本次备课会由李宁副教授主持,由胡春婵和覃容珍两位老师担任领学人,全体教研室教师参会。

胡春婵老师正在领学

首先,胡春婵老师就“第四章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行了系统导学。她梳理了本章的教学目标、重难点与逻辑结构,并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和价值导向,深刻回答了“发展为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共享”的重大问题。她强调,讲好本章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群众观、价值观,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研讨环节,与会教师踊跃发言,围绕如何将“人民至上”理念讲深、讲透、讲活,分享了各自的教学设计与实践经验。 

随后,覃容珍老师先后领学了“第五章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与“第六章 推动高质量发展”。对于第五章,她提出应从历史、理论、实践三重维度讲清改革的背景、内涵与部署,并坚持问题导向,回应学生关切。在讲授《第六章 推动高质量发展》时,她认为必须立足国情,贯通历史与现实,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会教师就此凝聚了教学共识:一要精准把握其作为“首要任务”的战略定位;二要运用系统思维,将新发展理念融入教学;三要创新教学方法,通过案例、研讨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刻感悟这场关乎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深刻变革。

覃容珍老师正在领学

本次集体备课会不仅是教学经验的交流,更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淬炼与理论武装。通过集体智慧的碰撞,教师们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明确了方向,丰富了手段。与会教师一致表示,要将备课成果有效转化为课堂教学实效,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善用对比、案例等教学手段,融宏大叙事于微观感受,切实提升思政课的育人效果。

最后,李宁副教授在总结中特别强调,教师要着力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获得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主动思考。他要求,课程讲授要兼具理论深度、实践力度与情感温度,真正做到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

一审:贤桂月 二审:周献策 三审:梁淑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