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召开2025-2026学年秋季学期 第二次集体备课会

时间:2025-09-17 作者:黄千桃、陈丽萍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5年9月16日,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在知新楼B206召开2025-2026学年秋季学期第二次集体备课会,全体教师参会。会议由教研室主任韦凤主持,以“加强课程教学、提升育人实效”为主题,聚焦课程章节重点教学内容展开深入交流。黄千桃、吕雯和陈丽萍三位教师分别围绕相关教学内容进行领学,为后续教学工作的优化与推进奠定基础。

在领学环节,黄千桃老师围绕第二章“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通过梳理高中阶段相关教材知识点,明确了本章教学的核心重点与突破方向。她运用“55岁本科阿姨大学杀青”“张桂梅连续15年送考”“游本昌谈入党背后的信仰”等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理想与信念的内涵及其辩证关系,认识二者对个人成长成才的引领作用。针对增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的教学难点,黄千桃老师通过播放视频《80秒回顾8年脱贫攻坚战》和讲解“精准扶贫: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新贡献”文献,将抽象理论具体化,使之更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

  

黄千桃老师正在领学

在交流研讨环节,闫春娥教授和杨红文教授就章节重点内容的教学呈现方式提出优化建议,并对课堂讨论问题的设置进行了探讨。多位教师结合教学实践补充建议,如通过案例对比强化理想信念认知、设计情景式讨论题激发学生思考,以及选择贴合学生实际的案例,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吕雯老师正在领学

 

陈丽萍老师正在领学

随后,吕雯老师和陈丽萍老师共同领学“第三章 继承优良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吕雯老师以第一节“中国精神的内涵”为核心,通过生动案例和互动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精神为何包含四种精神”以及“四种精神的内在逻辑”,有效突破教学重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讲解“爱国主义的内涵”时,她引入现实案例,将抽象概念具象化,增强理论感染力和说服力。

陈丽萍老师针对第二、三节进行说课,从历史与现实结合的视角阐释“爱国主义的本质”,并紧扣时事热点,强调“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历史观。在突破“大学生如何走在改革创新前列”这一教学难点时,她运用广西本土及学校优秀校友案例,遵循“三贴近”教学原则,使教学设计兼具思想高度与温度,为大学生明确责任与方向。

在交流研讨中,闫春娥教授、韦月俏老师、黄昊老师等与会教师围绕教学内容、案例选取和教学方法展开热烈讨论,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凝聚共识。

通过本次集体备课,与会教师在交流互鉴中进一步明确了如何将理论讲深、讲活、讲实,有效整合了教学资源,凝聚了集体智慧,为持续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审:贤桂月 二审:周献策 三审:梁淑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