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做好新学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准备工作,确保“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开好头、起好步,8月19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组织召开新学期首次集体备课会。会议围绕课程绪论及第一章核心内容展开深入研讨,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会,韦益春老师、吴敏婷老师、阳承喜老师分别牵头领学相关教学内容。
韦益春老师正在领学
在绪论部分领学中,韦益春老师从如何认识新方位,如何承担新使命,如何学习“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三个方面出发,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要意义与丰富内涵”“如何培育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时代新人”两大教学重难点,结合学生认知特点与生活实际设计教学方案。为增强学生参与感与获得感,她创新采用“连连看”互动游戏形式,引导学生直观对比新时代前后的发展变化,助力学生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理解与认同。交流环节,蒙晓毅教授、杨红文教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建议,强调要充分考量教学对象角色转换需求,精心设计“开学第一课”,通过接地气的教学方式传递重难点内容,切实提升学生对思政课教师及课程的认同感、信任感。
吴敏婷老师正在领学
针对第一章“领悟人生真谛 把握人生方向”的教学内容,吴敏婷老师与阳承喜老师共同梳理教学逻辑,从“树立高尚的人生目的”“保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创造有意义的人生”三个维度展开分析。他们结合典型案例与学生现实困惑,设计课堂讨论、情景模拟等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生价值与社会责任的内在关联,帮助学生明晰人生目的、态度与意义的辩证关系,进而提升价值判断能力与社会责任感。闫春娥教授、蒙晓毅教授、韦月俏老师等多位老师在研讨中指出,思政课教学需牢牢把握“理论讲透、内容讲清”的核心要求,同时建议教学案例选择要遵循“在精不在多、贴合教学” 的原则,通过精准案例辅助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阳承喜老师正在领学
此次集体备课会不仅明确了新学期“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方向与备课要求,更有效加深了新入职教师对集体备课机制的认识,进一步激发了全体教师的教学热情,为新教师站稳讲台注入信心。会议形成的教学思路与实践经验,为后续教研室常态化开展集体备课、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