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教学工作,明确教学方向、凝聚教研共识,8 月 19 日上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研室组织召开本学期第一次集体备课会议。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会,课程指导教师骆昭平教授莅临指导,会议由教研室主任严海莲老师主持,围绕“明确教学标准、深化内容理解、创新教学方法”等关键环节有序开展。
会议第一项议程中,教研室主任严海莲老师首先就课程开课情况与具体安排进行详细介绍。主任从课程内容、教学目标、课时分配、考核方式、排课安排等核心维度展开说明,强调课程需紧密结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要求,通过 “历史脉络+现实案例”“理论阐释+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增强学生对多元一体格局的认同感,同时明确了本学期教学进度规划、集体备课频次及教学资源共享机制,为后续教学工作的规范开展奠定基础。
随后,会议进入第二项议程——各小组代表领学环节。两组代表分别围绕课程核心章节展开深入领学:第一组由陈世连老师代表领学,聚焦 “第七讲 华夷一体与中华民族空前繁荣(隋唐五代时期)”,从政治制度融合、经济文化交流、民族交往格局等方面,系统梳理了隋唐五代时期 “华夷一体”理念的形成与实践,阐释了该时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空前繁荣的历史逻辑;第二组由潘健老师代表领学,以“第八讲 共奉中国与中华民族内聚发展(辽宋夏金时期)” 为主题,结合辽宋夏金政权并立时期的政治互动、文化交融与经济联系,深入分析“共奉中国”的认同基础,以及这一时期中华民族内聚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深远影响。领学过程中,参会教师积极互动,围绕教学重难点、案例选取、教学方法创新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针对“如何将古代民族交往案例与当代民族团结实践相结合”“如何通过互动课堂增强学生参与感”等问题,提出了“案例对比分析”“小组主题研讨”等具体方案,形成了丰富的教学思路与实践方案。
此次首次集体备课会议的召开,不仅为新学期课程教学搭建了标准化框架,更通过深耕历史维度、聚焦现实关切,为教师团队明确了“以史为鉴培育共同体意识”的教学方向。教研室教师纷纷表示,将以此次会议为起点,进一步打磨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让课程真正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