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道匠心|卢志涛:铸魂育人守初心,深耕理论育新人

时间:2025-08-20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卢志涛个人简介

卢志涛,中山大学研究生,广西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主任。主讲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等。研究方向:政府与社会关系、基层治理。

近三年的成果:获2024年全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暨“精彩一课”二等奖、2023年广西外国语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主持校级教改课题一项,参与市厅级课题两项。

 
 
卢志涛老师在课堂教学改革培训上的发言

卢志涛:铸魂育人守初心,深耕理论育新人

新时代思政课教师责任重大,卢志涛老师始终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使命,扎根思政教育一线。他坚持“理论为本、实践为要、创新为魂”的教学理念,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以深厚的理论功底和生动的教学实践,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

立根铸魂,夯实理论教育之基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卢志涛老师深刻认识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他始终以“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的标准要求自己,通过系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参与学术研讨、调研红色教育基地等方式,不断提升理论素养与教学能力。在“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专题教学中,他不仅梳理理论脉络,更结合井冈山斗争、延安精神等鲜活案例,剖析理论背后的实践逻辑,让抽象理论具象化为学生心中的精神坐标。

为改变传统思政课“填鸭式”教学的老问题,他探索出“问题引导+情景教学”新方法。比如在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时,他会从“中国高铁为啥能领跑全球”“脱贫攻坚如何创造中国奇迹”等学生熟悉的现实话题入手,组织大家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体验等形式,自己去发现理论背后的制度优势和文化底气,让课堂变成吸引学生主动探寻真理的“强磁场”。

 
卢志涛老师的思政课堂

守正创新,激活课程思政之脉

在教学实践中,卢志涛老师始终秉持“守正创新,激活课程思政之脉”的理念。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根基,坚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挖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让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同时,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模式,通过案例研讨、情景模拟、社会实践等多样化形式,将家国情怀、文化自信、职业操守等思政内容巧妙融入课堂,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课程思政真正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养分,助力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人才。

卢志涛老师在教育教学的探索之路上,始终秉持着“躬身力行,拓展实践育人之路”的教育理念,并将其作为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指导思想。他不仅在教学理论上下足功夫,更是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亲自投身于实践育人的各个环节中。通过身体力行,卢志涛老师不断深耕实践育人领域,积极探索和拓展多样化的实践育人途径,力求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实效的实践学习机会,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卢志涛老师与黄河科技学院的教师们座谈

矢志不渝,勇攀理论高峰之巅

面对当今时代数字化浪潮汹涌澎湃与全球化进程加速推进所带来的双重严峻挑战,卢志涛老师凭借其坚定的教育信念和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积极探索并勇于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范式和新路径。他深刻认识到,在新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难以完全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亟需进行创新性的改革与深层次的变革。为此,卢志涛老师不仅广泛涉猎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还深入实际教学一线,细致观察和分析学生的思想动态与学习需求。他力求在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点上找到切实可行的突破口,通过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为培养能够适应新时代复杂多变环境要求的高素质人才,贡献出自己宝贵的智慧和力量。

卢志涛老师指导学生参加社会调研

从大学讲堂到社会课堂,从理论高地到实践前沿,卢志涛老师以马克思主义信仰为灯塔,以创新实践为舟楫,在铸魂育人的征程上砥砺前行。他始终铭记:“思政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点燃学生心中的理想之火。唯有如此,方能让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之光照亮青年成长之路。”

一审:贤桂月 二审:周献策 三审:梁淑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