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下午,广西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2023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部分学生前往马山县古寨瑶族乡古棠村开展“行走的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活动,让思政课从课堂走向社会,从平面走向立体,从说理走向共情,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感染力,真正成为塑造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载体。
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在前往古棠村途中,实践教学团成员先来到马山县鳌鱼山烈士纪念碑前深切缅怀革命先烈,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无限敬仰和深切哀思。同学们纷纷表示要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蓬勃朝气、开拓进取的昂扬锐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
学生们在鳌鱼山烈士纪念碑前深切缅怀革命先烈
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声”入童心
在瑶乡古棠小学,实践教学团成员发挥专业特长,通过口才互动课堂、语言艺术展演等形式,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壮族、瑶族优秀文化为孩子们量身打造趣味语言课堂,引导孩子们自信表达;朗诵课上,孩子们在哥哥姐姐的指导下,用稚嫩而真挚的声音演绎《少年中国说》《春天的故事》等经典作品。课堂上欢声笑语不断,许多原本羞涩的瑶乡孩子逐渐打开心扉,踊跃参与互动,感受语言的魅力,用童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学生们与古棠小学孩子们开展趣味语言课堂
学生们与古棠小学孩子们活动后合影留念
青春正当时,实践求真知
随后,实践教学团成员通过访谈交流、实地考察等方式深入古棠村田间地头、股份经济合作社牛场了解养牛、种桑养蚕、佛手瓜苗、鹰嘴桃等产业生产、种植、销售情况,了解到古棠村以“党建+企业+村民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亲眼目睹了古棠村在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和蜕变,切身感受了乡村振兴带来的喜人变化,深刻体会了党和政府为改善农村面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学生们调研了解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情况
传递党的温暖,凝聚奋进力量
最后,实践教学团成员与党的二十大代表、古寨瑶族乡古棠村党支部书记潘晓梅面对面交流座谈,潘书记结合自身履职经历,生动讲述了参加党的二十大的感受与体会,并分享了古棠村在党建引领下实现脱贫致富的奋斗故事。同时,实践教学团成员就乡村产业发展、瑶族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等问题与潘晓梅书记展开深入交流,共话新时代新征程上的使命与担当,凝聚奋进力量。
教学实践团成员与党的二十大代表潘晓梅书记面对面交流座谈
广西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始终坚持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让学生感受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思想与行动相统一的“行走的思政课”,让思政课从书本走向生活、从记忆走向认同、从知识走向信仰,从而契合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成长规律,是落实“三全育人”理念、推进思政课改革的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