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泊,男,军事学硕士,副教授,作战指挥专业,主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等课程。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实践、军事教育教学科研成果主要有: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自治区相关教学和指导学生获奖5项,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黄雅丽,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共党史研究,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CSSCI、北大核心6篇,社科核心1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多项,专著获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李宁,男,法学学士,副教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主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企业法律实务》等课程。
韦月俏,女,研究生学历,副教授,中共党员,毕业于南宁师范大学。主讲《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管理学基础》等课程;多年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曾主持有校级“课程思政”课题、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及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等课题,发表
李佳,中共党员,历史学硕士,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创新管理,主讲《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 》。曾发表“The effects of work-family conflict and work-family support on job performance of Chinese grassroots civil servants”等论文。拥有十年基层事业编及公务员工作经历,兼具扎实的学术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陈卓蔓,政治学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舆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前任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主任,教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势与政策”等课程。在教学比赛中取得一定的成绩,其中,荣获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基本功暨“精彩一课”比赛二等奖1次;荣获全区高校思政课教师讲党的二十大精神优秀微课比赛三等奖1次;荣获全区高校“大思政课”教学改革优秀工作案例和示范课堂征集活动示范课堂评选三等奖1次。科研方面,主持一项市厅课题1项,在研;参与完成校级课题2项、市厅课题1项;在省级期刊发表文章1篇。
彭雪颖,女,教育学硕士,学科教学(思政)专业。主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等课程。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蒙晓毅,副教授,研究员,广西知识产权协会理事,南宁仲裁委员会仲裁员,湘潭大学国内高级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前期为学生思想品德评价体系的建立和高校兼职思政教师队伍的建设,后期为民事诉讼法学,侧重民事诉讼实务。
从教36年,主讲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大学生社会学、民事诉讼法学、中国司法制度、法律文书写作、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等多门课程。
公开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有一定水平和创见性的学术论文和论著共30篇(部),其中核心7篇,参编教材6部(本),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
代表作有:《构筑学生思想品德评价体系的思考》《论高校兼职思想品德课教师队伍的建设》《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类型化研究》《既判力的作用及其正当化根据》等。
云芸,中共党员,教授,现任广西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主要负责全校《形势与政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育理念:关注学生自我成长的能力,培育学生助人助己的力量。研究领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苏俊吕,中共党员,副教授,高等教育管理学在读博士,现任广西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主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四史》《形势与政策》等课程。研究领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民办高校内部治理。
刘思敏,女,1999年,中共党员,法学硕士,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主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式与政策》等课程;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发表学术论文2篇,获得省级奖励2项;毕业论文题目:“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路径研究。
教学理念:坚守本心,用心做教育
许幸,女,法学硕士,主讲《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等课程。研究方向:人类学与世界民族、经济人类学与民族经济发展。读研期间学术成果:参与自治区级科研项目2项,自主主持校级科研项目1项,公开发表论文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