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质量,精准把握教材核心内容,推动理论教学与学生思想实际深度融合,2025年9月16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全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教师在知新楼A208教室开展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与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集体备课会。本次备课会由庞小云老师主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全体授课教师参加。
备课会上,凌丽萍老师率先分享教学思路。她认为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是唯物史观的核心载体,既是理解人类社会发展逻辑的“理论钥匙”,也是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视角分析现实问题的“实践桥梁”,其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理解深度。在梳理第三章第一节逻辑脉络时,凌丽萍老师通过讨论两会热词阐释“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指出两会热词并非凭空产生,而是源于当前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需求、经济结构调整现状等社会存在,同时这些热词又能引导社会共识、推动政策落实,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进而串联“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两大核心板块,清晰呈现出“客观规律—矛盾运动”的递进式逻辑链条。

图为凌丽萍老师正在领学
张树群老师接着聚焦第三章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展开讲解。认为第二节是对第一节“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深化与延伸,从“是什么”的规律阐释,过渡到“为什么”的动力解析,是帮助学生完整理解人类社会发展逻辑的关键环节。她以全国两会作为课程讲述的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推动社会发展和发展的动力有哪些,由此进入第二节的内容,强调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是贯穿唯物史观的核心观点,需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其“根源性”作用;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需结合不同历史时期的阶级矛盾案例,如巴黎公社运动、文景之治等,让学生认识到阶级斗争在推动社会形态更替中的关键作用;而改革、科学技术、文化则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其中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愈发凸显,需重点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突破”“新能源产业发展”等科技创新案例,让学生直观感受科技对生产力提升、生产方式变革的推动作用。

图为张树群老师正在领学
李婷婷老师紧接着领学第三章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她以视频“写你”为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胜利,除了依靠党的正确领导之外,还依靠什么呢”?由此进入章节的主题+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为突破重难点,李婷婷老师采用案例分析法、讲授法、互动教学法等方式进行授课。
第四章第一节“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的领学由黄靖芸老师讲解。以“价值规律及其作用”“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矛盾”“劳动价值论及其意义”为核心展开深入交流。针对价值规律,结合2024年全球可可豆价格波动、阳光玫瑰葡萄价格“跳水”等案例,着重讲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的表现形式,以及价值规律调节资源配置、刺激生产力发展的积极作用与导致资源浪费、两极分化的消极影响。在私有制商品经济矛盾部分,需突出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这一核心,结合商品拜物教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其对商品经济本质及生产者命运的决定作用。对于劳动价值论这一难点,对比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观点,突出劳动二重性理论的历史地位,结合AI时代“无人工厂”等现实案例,驳斥“知识价值论”误区,明确劳动仍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

图为黄雅奥老师正在领学
随后,黄雅奥老师进行第四章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领学。针对“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的重要知识点,黄雅奥老师结合Uber司机被平台抽取剩余价值的案例,解析劳动力商品“自由得一无所有”的特性,理清资本增殖的关键逻辑;围绕“剩余价值生产”难点,通过图表对比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明确绝对、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剥削本质,帮助学生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绝对规律”。针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以1929年世界经济大萧条和2008年金融危机为例,阐明生产社会化与私人占有制的基本矛盾是危机根源及周期性特征。最后,就“AI 时代剩余价值源泉”的讨论题,强调AI属生产资料,不创造价值,引导学生突破知识误区。

图为刘勇老师正在领学
最后由刘勇老师领学第四章第三节“资本主义上层建筑”。刘勇老师以三个核心问题为导向进行领学:一是结合恩格斯“理想的资本家”论断,分析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通过 2024 年美国超 1400 万起犯罪数据、美日不平等贸易协议等案例,揭示其对内政治统治、社会管理与对外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职能特点;二是聚焦资本主义民主“钱主”属性,结合美国国会山骚乱、美国大选操弄案例及中国外交部发布的《美国民主情况》报告,揭露资本主义制度下金钱操控政治、民主流于形式的本质;三是辩证剖析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既肯定其反对封建神学的历史进步性,也通过美国霸权行径、印第安人历史悲剧等案例,批判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欺骗性与服务资产阶级统治的本质。
小组领学完之后,老师们各抒己见,纷纷发表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建议,帮助领学小组解决在备课时遇到的一些问题。

图为老师们正在讨论
最后,庞小云老师对本次研讨成果进行总结。她强调,全体教师要以本次备课会为契机,进一步优化教案设计,在后续教学中既要坚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严谨性,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性、趣味性,真正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活起来”“实起来”,帮助学生在学懂弄通理论的基础上,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本次集体备课会的召开,不仅明确了第三章、第四章的教学方向与实施路径,更搭建了教师间交流研讨的平台,有效促进了教学经验的共享与教学能力的提升,为下一阶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