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悟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新实践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党一支部开展青年党员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东南亚之行精神内核

时间:2025-04-30 作者:李宁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5年4月25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第一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组织青年党员围绕“书写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新篇章”主题,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三国国事访问成果。会议由党支部书记胡泊同志主持,32名党员教师参与学习,宣传委员赵素桃同志作主旨领学,从理论高度解析中国周边外交战略的实践创新。

一、聚焦元首外交,解码区域合作新范式

赵素桃同志系统梳理习近平总书记此访成果,以“三个历史性突破”概括战略意义:

1.关系定位升级——中越宣布构建“六个更”目标导向的命运共同体,推动全面战略合作迈向更高层次;中马关系跃升为“高水平战略性命运共同体”,成为首个与中国建立此定位的东南亚国家;中柬关系首创“新时代全天候命运共同体”,标志双边关系迈入历史新阶段。

2.合作能级跃迁——中越铁路互联互通机制启动,西部陆海新通道与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深度融合;中马签署5G建设协议并共建“新质生产力合作高地”,覆盖数字经济、绿色能源等领域;中柬产供链合作涵盖人工智能、现代农业等12个领域,签署37份合作文件。

3.文明互鉴深化——中马启动“儒伊文明对话”,中柬联合开展吴哥窟数字复原工程,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与各国发展战略深度对接。

国际舆论高度评价此访,《星洲日报》称“中国为东南亚带来共同繁荣愿景”,越南外交部阮明羽副部长赞誉访问“成为越中命运共同体建设新里程碑”。

二、学理研讨赋能,融通思政育人新路径

胡泊书记主持研讨环节,党员教师结合专业领域展开多维分析:

赵素桃同志从“四个维度”构建学理框架——以“亲诚惠容”为价值原点,以“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为实践轴线,以“共商共建共享”为方法论,以“民心相通”为根基。并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同步引入“中老铁路榴莲专列”与“中柬海关检验检疫数字化”案例,解析“硬联通”与“软联通”协同效应,以及中柬联合考古成果,推动“文明互鉴”理念具象化等,进行了“党建+业务”的融合。

三、知行合一践履,锚定服务国家战略

胡泊书记最后结合服务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行动计划,提出党员教师可以组建“青年马克思主义说”宣讲团深入广西凭祥等边境口岸,开展“国门下的思政课”等系列活动的建议。

“从习近平总书记与柬埔寨国王共植友谊树,到中马联合实验室培育AI新苗,这些场景启示我们:命运共同体是知行合一的生动实践。”胡泊书记总结强调,“全体党员要以‘钉钉子精神’推动理论创新与育人实践,为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贡献高校智慧。”

此次以青年党员为主体的党员学习专题活动,以“学理-实践-育人”三维联动模式,将国家外交战略深度融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研究。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第一党支部正以昂扬姿态,努力书写服务“国之大者”的基层党建新答卷。

赵素桃老师正在领学《书写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新篇章》

一审:贤桂月 二审:周献策 三审:梁淑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