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龙州这座红色之城迎来了意义非凡的一刻——龙州县国门思政教育实践基地在龙州起义纪念馆正式揭牌,标志着龙州县思政教育工作迈向新高度,将充分利用龙州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边疆民族地缘优势,高质量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为广大社会团体特别是青少年团体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思政教育内容。
当天,县委常委、副县长雷梅和各机关单位、学校、企业、媒体代表共同参加了“龙州县国门思政教育实践基地”和“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国门党建教育实践基地”的揭牌仪式。县文化旅游和体育广电局作“龙州县国门思政教育实践基地”线路推荐,规划出一条条融合红色文化、边关特色的学习路线,为后续实践教学奠定基础。
雷梅在致辞中表示,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和突出政治优势,加强思政课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时代背景和深远意义。龙州县作为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之城,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建设国门思政教育实践基地,就是要充分利用这些宝贵资源,打造具有龙州特色的思政教育平台,让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增强爱国主义情怀,厚植家国情怀。
据了解,龙州县国门思政教育实践基地将围绕“红色铸魂、非遗润心、生态育人、壮族民俗、农业资源、边境国防”六大主题,打造六条特色鲜明、内容互补的思政教育研学线路。这些线路涵盖了龙州起义纪念馆、红八军军部旧址等红色地标,金龙镇天琴传承人基地、观堂酒店天琴与壮锦文化馆等非遗文化展示平台,以及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左江白雪景区等生态资源,为大家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思政教育实践体验。
广西颂扬教育集团董事长 宋杨:今天能够参加这个活动特别的荣幸,我本身是做研学的,通过这个机会能够来到龙州来看一下龙州的山水、壮锦,以后我们在做研学的时候也可以把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东西加进来,同时也把属于龙州特色的东西带出国门,让所有人都能了解广西,了解我们龙州。
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纪委书记、副所长 覃振师:我们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作为广西重要的科研基地,我们有几个方面的优势,第一个是我们保存有丰富的种子资源,第二是我们拥有科技创新的优势,第三是我们有着区位交通的优势。
在揭牌仪式后的参观与现场教学环节中,嘉宾和学生代表先后前往龙州起义纪念馆、龙州·依文·中国人寿合作社壮锦工坊、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和天琴壮寨等地,亲身体验了红色文化思政课、壮锦技艺、种子培育与保存课程以及壮族民俗文化。通过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大家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岁月的艰辛、生态保护的紧迫性以及壮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新闻学232班学生 马岚馨:在今天的龙州国门思政研学活动中,我看了壮锦的展览馆,更加深入了解了壮锦的文化。我觉得把非遗壮锦以现代的形式去展现,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潮流,也更有利于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新闻学231班学生 张曹乐:今天我们来到南亚所的珍稀植物园开展研学活动,其中关于茶的方面让我印象深刻。我了解了茶树的生长和培育知识,我们还在手工制茶的工厂认识到手工制茶的流程,同时还学习上手操作、茶礼仪和文化,我觉得很有意义。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生 周家磊:我觉得到这里的风景是非常秀美,通过重走红军路等活动,我感受到老一辈革命家的不畏艰辛、攻坚克难的精神,这种精神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是非常值得弘扬的。
龙州县国门思政教育实践基地的揭牌,不仅为龙州县的思政教育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区内外各高校、中小学和研学培训机构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思政教育内容。未来,龙州县将继续整合资源,加强合作交流,不断完善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将其打造成集教学、实践、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思政教育平台。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党委书记 周龙: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作为扎根边疆民族地区办学的高校,办学八十六年以来我们学校始终以扎根祖国的边疆与服务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当前学校正在全力打造国门党建和行走的思政课,今天来崇左开展这个主题研学目的就是想充分利用龙州独特区位优势和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通过实践进一步培养我们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努力培养我们大学生成为能够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龙州县国门思政教育实践基地的成立,是龙州县思政教育工作的一个新起点,也是为龙州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文化动能的重要举措。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龙州县的思政教育工作将不断开创新局面,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
龙州县文化旅游和体育广电局局长 谢文博:龙州是国家安全的前沿阵地,龙州打造国门思政教育实践基地,目的是通过思政教育深化公民的国土安全意识,尤其对青少年突破传统课堂局限,强化“国门就在身边”的认知,筑牢思想防线,传承精神血脉,培养时代新人,增强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责任感,将国家意志深度融入边疆日常,为新时代强边固防提供思想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