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赖荣珍,女,法学硕士,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共党员。主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与法治》等课程。聚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研究。
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代表作有:①《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若干思考》,独著,《学术论坛》2013年第10期,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14年第2期全文转载;②关于思想道德教育可接受性的思考,独著,《探索》2004年第5期,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05年第1期全文转载。
主持省级研究项目2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自治区级研究项目6项,主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被评为“广西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曾获得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一项,广西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教学质量优秀奖、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三育人”先进个人等荣誉。
一、深耕思政课堂,启迪学子智慧
- 情境创设,让理论“活”起来
赖荣珍副教授的思政课堂,是思维碰撞的舞台。她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法,将晦涩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话题。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堂上,为解释“矛盾的对立统一”,她巧妙融入生活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引导学生分析在困境中如何通过矛盾及其转化获得成长,激活学生理论学习的积极性。
赖荣珍副教授正在给学生上课
- 互动研讨,激发思维火花
课堂上,赖荣珍副教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参与。针对“真理与价值”的教学内容,她引导学生从经济、道德、法律等多维度分析,不断挖掘教学理论深度。课堂讨论环节,她鼓励学生各抒己见,从社会热点到哲学思辨,学生们在学习交流中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生动有趣的形式,活跃了课堂气氛,启发了学生思考,增强了教学效果。学生讨论结束后,赖荣珍副教授总结升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赖荣珍副教授正在给学生上课
- 因材施教,满足多元需求
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基础的学生,赖荣珍副教授采取差异化教学方式。对理工科学生,她以问题为导向,通过设疑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对文科学生,她则侧重于学生的思辨训练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通过设置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度思考、辩证思维,以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教学参与度。
二、深耕思政科研,厚植理论沃土
- 夯实理论根基,探索思政新向
赖荣珍副教授始终站在思政学术前沿,及时捕捉学科发展趋势与社会需求。她聚焦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研究”这一热点问题,精准把握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在研究过程中,赖荣珍副教授分析社会急剧变革、经济全球化以及互联网普及条件下,探究如何利用创新的教育形式、打造强有力的教育队伍、构建符合大学生认知特点的网络宣传教育体系以优化思政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为高校思政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切实可行的路径。
- 科研赋能教学,实践引领成长
赖荣珍副教授始终坚持以科学研究促进教学质量发展和育人水平的提升。她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融入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例如,她将自己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高校思政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编写成案例,用于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通过采用身边鲜活的案例,引导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和思维空间,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深耕思政,培育赛场英才
- 青年教师帮扶:薪火相传,助力新秀赛场绽放
广西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设立的青年教师导师制度为思政课教师的成长搭建了平台,赖荣珍副教授作为指导教师之一,积极参与指导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对参加全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基本功暨 “精彩一课”比赛、“壮美广西”系列思政课“示范课堂”等比赛的青年教师,赖荣珍副教授主动分享教学经验,全程陪伴。在课程设计环节,她与参赛教师一起剖析教学内容,厘清教学思路,设计教学真问题、好问题,结合青年教师个人风格,打造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案。针对教学方法,她传授互动式、
赖荣珍副教授在指导赵素桃老师备赛
问题式教学技巧,指导参赛教师引入社会热点问题,增强教学针对性。从板书设计、时间把控到讲课的语速,赖老师都细致点评。针对青年教师紧张情绪,赖荣珍副教授分享调节经验,帮助其树立信心。备赛期间,总能看到赖荣珍副教授与参赛老师一起磨课和模拟比赛的场景,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多名青年教师在大赛中脱颖而出,取得优异成绩,成长为思政教学的新生力量,传承赖荣珍副教授的师道匠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