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19 日,马克思主义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一行赴崇左龙州县开展思政课实践调研活动,深入挖掘红色文化与民族文化的教育价值,探索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新路径。
陈安妮老师现场开讲微党课
上午,教研室参观了中国红军第八军革命纪念馆。馆内陈列的珍贵文物和历史照片,生动再现了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期间,陈安妮老师以现场微党课的形式,为同行教师讲述了女烈士郭容容的故事。郭容容从文艺兵到后勤保障战士的转变,以及她在护送烈士遗体时的英勇牺牲,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教师。陈安妮老师表示:赓续英烈精神,是思政教师的使命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作为教师党员,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要持续培养奉献精神,无论是教学服务,还是科研攻关,都要勇于担当,积极作为。用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让英烈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光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教研室全体教师龙州烈士陵园祭扫
下午,教研室前往龙州烈士陵园,祭扫安息在此的革命先烈。教师们手持鲜花,神情庄重,向烈士鞠躬致敬,表达对革命先辈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随后,教研室全体成员重温入党誓词。祭扫活动不仅是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也是对思政课教师自身的一次精神洗礼。
天琴艺术第十一代传承人天琴演奏家朱仲衡现场演奏
随后,教研室来到天琴壮寨文化体验区,观看了非遗壮锦传承人李素英老师的现场织布展示,精美的壮锦图案和精湛的织布技艺,让大家对壮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期间,与非遗天琴传承人朱仲衡老师进行对话,聆听关于天琴的故事。天琴作为壮族独特的民族乐器,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朱仲衡老师详细介绍了天琴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以及在壮族人民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此次调研活动,将红色文化与民族文化相结合,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壮锦传承人李素英向老师们现场演示壮锦织法
教研室主任韦凤表示:“通过实地调研,我们深刻认识到红色文化和民族文化在思政课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探索如何将这些文化元素融入思政课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民族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此次调研活动不仅丰富了思政课教师的知识储备,也为今后的思政课教学提供了新的素材。教师们纷纷表示,将把此次调研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融入到日常教学中,让思政课更加生动、更具感染力,引导学生在传承红色基因和弘扬民族文化中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